海洋科普:海龜為什么也會在海里溺死?
來源:物種日歷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2-21
瀏覽次數(shù):2481
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

圖片

佛得角共和國坐落于非洲大陸的西邊,距離西非海岸線570公里,國土由數(shù)個大小不一的火山島構成。旅游業(yè)是佛得角的重要經(jīng)濟支柱,這里的鯨豚、海龜吸引著全世界的游客。

圖片

佛得角博阿維斯塔島的沙灘 | Adriao / wiki commons

得益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,世界上已知的7種海龜里,有5種都棲息于佛得角,這里還是蠵[xī]龜(又名赤蠵龜、紅海龜)在大西洋東部唯一一個重要的筑巢地。

圖片

沙灘上的蠵龜(Caretta caretta) | Dionysisa303 / wiki commons

廣布于海洋中的龐然大物

蠵龜是海龜科蠵龜屬下唯一一個種,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硬殼龜,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海龜,體型僅次于棱皮龜科的棱皮龜。

成年蠵龜可以長到90厘米長、135千克重,靠著這樣的體格,它們甚至可以從它們的天敵口中逃出生天。鯊魚是成年蠵龜?shù)囊簧當?,有研究認為,雌性蠵龜身上多達40%的傷口都是鯊魚攻擊造成的。作為一種海龜,即使它們不能把頭縮回殼里,龐大的體型和頭頸部厚厚的鱗片也還是提供了良好的保護。

圖片

研究人員在給筑巢的蠵龜做標記,可以看出蠵龜巨大的尺寸 | John and Karen Hollingsworth / wikimedia commons

蠵龜分布范圍遍布大西洋、印度洋、太平洋和地中海,溫帶到熱帶地區(qū)的水域里都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。

蠵龜主食海洋里的底棲動物,也吃海里的其它動物和藻類等。水母同樣在蠵龜?shù)氖匙V中——它們吃體型比較小的水母時像是吃果凍,直接一口吞下去;如果是體型比較大的水母則像是在吃棉花糖,搖晃著腦袋,一小塊一小塊扯著啃。

圖片

蠵龜?shù)淖鞆妱庞辛?,可以輕易咬碎螃蟹、貝殼等底棲動物的外殼 | Brian Gratwicke / wiki commons

在中國的南海、東海與黃海也可以看到蠵龜?shù)纳碛??!靶P”字在古書來源已久,東漢許慎的《說文解字·蟲部》說:“蠵,大龜也?!边@句話就在解釋“蠵”的本義是“體型龐大的龜”。

蠵龜?shù)臍な?strong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;">紅棕色的,所以才叫赤蠵龜。這可能和我們印象中的“海龜”不太一樣——其實,別說蠵龜,即便是海龜科里最綠的綠蠵龜(Chelonia mydas),也不會像動畫片里常常出現(xiàn)的那樣,背著翠綠色的殼。

圖片

成年蠵龜?shù)牡湫皖伾?| Bachrach44 / wiki commons

出生就能“夜觀星象”

蠵龜?shù)膲勖鼮?7-67年,性成熟的年齡段則為17-33歲。每年的7月到10月都是雌性蠵龜在佛得角筑巢的季節(jié),雌性蠵龜爬上海灘后,會用后腿挖出一個坑作為產(chǎn)卵的地方,產(chǎn)卵結束后再用沙子蓋住,抹去巢的痕跡。

圖片

沙坑里的蠵龜?shù)?| Steve Hillebrand / USFWS

兩個多月后的某個晚上,幼龜就會扒開沙子從巢里爬出來。幼龜在岸上時主要靠視覺來尋找方向,月亮和星星灑在海面上的亮光是幼龜刻在基因里的燈塔,它們依靠這個燈塔爬向海面。

幼龜?shù)搅撕@锖?,則主要依靠磁感來尋找方向。它們喜歡棲息在馬尾藻團中,幼崽們需要在這個“庇護所”里長到45厘米大,才會從遠洋遷移至靠近陸地的海域生活。

圖片

可以庇護幼小蠵龜?shù)鸟R尾藻團 | John Martin Davies / Wiki Commons

觀看海龜是佛得角的旅游項目之一。但如果想要觀看蠵龜筑巢的話,最好報一個由保護機構認證過的導游帶領的旅行團。

這些導游多年來一直在佛得角的海灘上工作和巡邏,清楚海龜筑巢的時間和地點。他們會在蠵龜最活躍的晚上安排好參觀活動,同時盡量避免對蠵龜?shù)拇驍_和傷害。

圖片

蠵龜在沙灘上留下足跡 | Gnaraloo / wiki commons

開了燈,它們會迷路

為了獲得蠵龜?shù)娜夂蜌?,以前的人曾對蠵龜大肆捕殺。隨著各國立法漸趨完善,對蠵龜本身的消費量下降了不少,但在一些執(zhí)法不嚴格的國家或地區(qū),人們還是會食用蠵龜卵和蠵龜肉。

遠洋漁業(yè)捕魚時也可能誤捕蠵龜,造成蠵龜?shù)囊馔馑劳觯粌A倒至海洋的廢棄塑料則容易被蠵龜誤食,從而引起健康問題。

圖片

塑料制品被生物污染后,會散發(fā)出類似食物的氣味,吸引海龜啃食 | europeanscientist.com

人類活動也會對蠵龜?shù)臈⒌卦斐捎绊憽?/p>

蠵龜需要在不會被海水淹沒的沙灘上筑巢,而人類對海岸線的開發(fā)活動,會讓蠵龜失去這些棲息地。

圖片

蠵龜產(chǎn)卵需要寬闊的沙灘,很不幸的是這樣的沙灘往往也是海濱浴場、酒店等的優(yōu)先選址目標 | Chris 73 / wiki commons

人工光源也會影響筑巢地,使得剛出生的幼崽迷失方向。在佛得角,隨著旅游業(yè)的發(fā)展,海灘上、過往車輛和周圍酒店的燈光都可能擾亂小海龜返回大海的路線。

海龜幼崽需要循著月亮和星星灑在海面上的亮光回到大海,但此時如果周圍出現(xiàn)了人工照明,幼龜就會被誤導,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。如果天亮后幼龜還待在海灘上的話,失去了夜色掩護的它們要么死在炎炎烈日下,要么成為了捕食者的盤中餐。

為了避免這種情況,環(huán)保組織也在呼吁大家使用海龜友好型照明。盡量避開海龜看得到的波長,盡量保持低亮度,都可以在滿足人類照明需求的同時,幫小海龜順利回家。

圖片

不要讓幼龜們迷路啦 | Denis Luyten / wiki commons

海龜也會淹死在海里

但對蠵龜來說,海洋中最大的威脅是各種漁具。

蠵龜跟鯨魚、海豚等海洋哺乳類一樣,都是用肺來呼吸的。它們無法像魚類那樣直接從水里獲得氧氣,而是需要時不時浮到水面換氣,如果沒法及時換氣的話,它們就會窒息而死。

但一旦被拖網(wǎng)、流刺網(wǎng)等漁具纏住,蠵龜僅憑自己的努力很難掙脫,無法浮到水面換氣。而且,“被漁具纏繞”這件事還會使它們受到巨大的驚嚇,耗氧量直線上升。在人們發(fā)覺之前,它們可能早早就已經(jīng)溺斃在了海水里。

圖片

一只在漁網(wǎng)中溺死的蠵龜 | Salvatore Barbera / wiki commons

好消息是,世界各地的環(huán)保組織一直在跟各類漁業(yè)從業(yè)者合作,開發(fā)對海龜****更為友好的漁具,比如給捕蝦的拖網(wǎng)增加垃圾和海龜排除裝置(TTED)。世界自然基金會(WWF)還嘗試在太平洋的延繩漁業(yè)中推廣一種新的魚鉤,以此減少對海龜?shù)膫Α?/p>

作為一種4000萬年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生物,蠵龜對海洋里的生活有著絕佳的適應能力。但現(xiàn)在,它們卻因為人類的活動,不得不面臨千萬年來從未遇見的生存難題——因為從未見過的燈光而迷路,因為陌生的器具而溺斃于最熟悉的海洋。

換一種照明的燈,換一種捕魚的網(wǎng)——解救海龜?shù)南M?,正握在人類手中?/p>

圖片

參考文獻

[1] Ernst CH & Lovich JE (2009). Turtle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(2nd ed.). JHU Press

[2] Spotila JR (2004). Sea Turtles: A Complete Guide to their Biology, Behavior, and Conservation.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and Oakwood Arts

[3] Duermit L (2006). "ADW: Caretta caretta: INFORMATION". Animaldiversity.org

作者:沛然


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
我們將定期推出
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
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