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黑神話:悟空》上線三天,出現(xiàn)了第一批“賽博失戀”患者……
來源:科普中國
發(fā)布時間:2024-08-24
瀏覽次數(shù):869

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我們

8月20日,中國首款3A游戲《黑神話:悟空》正式上線(注:指高成本、高體量、高質量的單機游戲),迅速登頂熱搜,登頂Steam、WeGame等多平臺的銷量榜首,在海內外掀起了一股“悟空”熱,也讓這款以中國神話為背景的的動作角色扮演游戲走向世界,“硬控”全球玩家,引發(fā)文化狂潮。

圖片來源:Game Science官網(wǎng)

重走西行之路:虛擬世界為何如此令人沉迷?

從心理學上,玩家沉浸游戲的心態(tài)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心理學家米哈伊·森特米哈所提出的心流(flow)概念。心流狀態(tài)是一種極致的心理體驗,當個體全神貫注于某項活動時,自我意識減弱,時間感扭曲,同時伴隨著高度的興奮感和內在的充實感。這種狀態(tài)在游戲體驗中尤為顯著。

首先,游戲為玩家設定了清晰、可達成但又不輕易完成的目標,這些目標激勵著玩家不斷前進。同時,游戲難度設計得當,既不會讓玩家感到過于簡單而無聊,也不會因過于困難而沮喪,這種“黃金挑戰(zhàn)區(qū)”正是心流產(chǎn)生的關鍵。

《黑神話:悟空》中精美的美術設計、引人入勝的劇情、甚至角色的一招一式,都為玩家營造了一個高度沉浸式的虛擬世界。這種沉浸感讓玩家仿佛置身于游戲之中,更加專注于游戲體驗,從而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(tài)。

最重要的是,《黑神話:悟空》的故事背景與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《西游記》相結合,對于許多中國人來說,《西游記》是童年的回憶,手拿如意金箍棒,成為孫悟空一樣的“超級英雄”,是幾代人的孩童時的夢想。玩家在游戲過程中能夠找到與原著的共鳴點,角色的招式也能在原著中找到對應的描述。這無疑增強了玩家對游戲的心理認同和民族自豪感。甚至有些海外玩家為了玩明白游戲,開始惡補《西游記》……

沖破九九八十一難,怎么有人“失戀”了?

經(jīng)過幾天“奮戰(zhàn)”,在8月22日,已經(jīng)有一批主播、玩家表示完成了游戲通關??駳g之后,也有網(wǎng)友表示:通關后,心里莫名空虛……這種巨大的落差感從何而來?

圖片來源:小紅書

游戲中的打怪闖關伴隨著強烈的情感體驗,如興奮、激動、自豪等。這些情感體驗讓人體的激素水平升高,帶來愉悅和刺激的感受。當熱情激動的場景突然空無一人,玩家似乎沒有感受到預期的巨大滿足,難以名狀的情緒涌上心頭,在玩家圈里出現(xiàn)了“通關后抑郁(Post-Game Depression)一詞”,用于描述在游戲通關后產(chǎn)生的一種空虛、迷茫甚至抑郁的情緒狀態(tài)。甚至也有人反復深陷精神內耗循環(huán)……

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,當我們鐘愛的影視劇、小說或者游戲結束(通關),一些人往往產(chǎn)生了“失戀”的癥結,渴望不要結束,結束后情緒反復交織,再如剛剛過去的巴黎奧運會,“盛宴”散場,人潮退去,許多人會陷入一種無來由的不安情緒中,心理學上稱之為“戒斷反應”。

“戒斷反應”原本是用于描述成癮行為突然中斷后生理和心理的不適癥狀,但它也可以用來描述人們在經(jīng)歷了一段高度刺激或情感投入的事件后,突然回到日常生活所產(chǎn)生的心理狀態(tài)。玩家與游戲中的角色之間會建立一種虛擬的社會關系,這種關系類似于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社交關系。當游戲結束時,這種關系的突然中斷可能導致玩家產(chǎn)生失落感。

大型活動中的人們因熱愛放下戒備,和無數(shù)陌生人共享情緒,這迅速激發(fā)出了集體認同感,讓人明確感到自己是大群體的一部分。這種強烈的歸屬感和聯(lián)系感隨著活動結束突然中斷,很可能導致個體的歸屬感動搖,感到孤獨和失落。

如何治愈?接受情緒的過山車

首先,我們可以設定每天玩游戲的時間上限,并逐漸降低這個時間限制。對于還沉浸在闖關的“天命人”而言,也要防止過度沉迷影響日常工作生活,適當尋找一些健康的替代活動來填補空閑時間,如運動、閱讀、社交等。這些活動不僅可以緩解戒斷反應帶來的不適感,還有助于培養(yǎng)新的興趣愛好。

保持積極的心態(tài)對克服戒斷反應至關重要??梢酝ㄟ^與親朋好友交流、參加戶外活動等方式來轉移注意力,緩解負面情緒。將某些特殊的活動經(jīng)歷記載下來,著重記下當時的感受和想法。或許未來的某天自己在機緣巧合下找到了過往的記憶碎片,仿佛又回到了難忘的時刻。盡管往事早已消散,但當時的那份心情和感動卻會被永遠銘記。

歸根結底,高興、低落和平淡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理解情緒后我們可以更加從容地過渡到日常生活,同時保留那份熱愛帶來的溫暖和力量。將這些寶貴的經(jīng)歷內化于心,更好地調適自己的心態(tài),平衡生活中的高潮與低谷,從而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緒穩(wěn)定,勇敢接受獨屬于自己的生活。

作者:

唐義誠 科普中國專家,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秘書長

王翔 北京中科普心理健康促進中心 主筆

審核: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

出品:科普中國


點擊查看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 資源展示

點擊查看 中國科普資源名錄 資源需求


歡迎掃碼關注深i科普!

我們將定期推出

公益、免費、優(yōu)惠的科普活動和科普好物!

聽說,打賞我的人最后都找到了真愛。
做科普,我們是認真的!
掃描關注深i科普公眾號
加入科普活動群
  • 參加最新科普活動
  • 認識科普小朋友
  • 成為科學小記者